英国对在地方政府从事决策工作人员的专业要求越来越高,需要他们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及一定的分析技能。而在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强调成员国应思考如何解决过去二十年来形成的经济和发展空间差异;在远东和北美,政府也逐渐重视地区平衡发展。制定与实施空间政策来宏观管理经济增长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需要具备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员以国际视角参与其中。正是在这样的时代与空间背景下,剑桥大学规划、发展与再造哲学硕士项目应运而生,这项为期十个月的强化硕士项目教授从事地区经济增长与再生管理、土地使用调整、战略规划工作的人员相关专业技能,使其具备国际视野。剑桥大学规划、发展与再造哲学硕士项目同时也为希望攻读博士学位的人士提供了培训。
序号 | 课程介绍 | Curriculum |
1 | 城市与环境规划 |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planning |
2 | 城市住房政策 | Urban and housing policy |
3 | 混合研究方法 | Mixed research methods |
4 | 学位论文、研究设计与结构 | Dissertation、Research Design、and Structure |
5 | 定量方法的高级课题 | Further topics in quantitative methods |
6 | 环境价值观 | Environmental values |
7 | 能源与气候变化 | Energy and climate change |
8 | 环境法律与政策(国内法、比较法、欧洲法) | National、comparative and european environmental law and policy |
9 | 比较环境政策 | Comparative environmental policy |
10 | 空间经济学 | Spatial economics |
11 | 制度与发展I | Institutions and development I |
12 | 制度与发展II | Institutions and development II |
13 | 房地产开发过程 |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process |
14 | 宏观经济与住房 | The macroeconomy and housing |
1、项目基本介绍
主持人:师姐于2015年入学剑桥的Planning, Growth and Regeneration项目,请师姐介绍一下这个项目,包括项目的学习长度、培养方向、学习模块,谈谈你认为这个项目适合哪些人去读。
廖师姐:这个项目是设置在Land Economy Department里面的,实际上它的学习长度就只有10个月。
关于培养方向,我觉得这个项目最重要的一个核心关键词就是policy,其实很多课程的没置还有教学上都是围绕policy来进行,很多时候它是希望让学生从policy这个角度去理解整个城市发展过程中影响的一些因素,然后让学生学会怎么从policy这个角度来分析这些因素之间有什么关系,还有每一个policy具体会产生哪些影响,最后是希望学生能够有能力自己提出一些建设性的policy,促进城市的更新和发展。
大家可以参考一下网页上的内容,就可以发现简介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关键词就是policy,这个policy可能会涉及到经济方面、住房方面、还有空间规划方面,这个过程中,其实我们也不是单纯的在学习policy是怎么样操作的,很多时候里面会涉及到经济学的内容,空间理论的内容,还有一些研究方法。
课程的话,一共有八门课,其中三门课是自选的,自选的课程是可以在整个Department,包括其他专业的一些内容,就是隔壁专业的Real Estate Finance还有Environmental Policy,它们的课程也是可以选的,所以并没有太大的局限性。
Compulsory modules
PGR01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planning (Michaelmas and Lent Term) (2 units)
PGR02 Urban and housing policy (Michaelmas and Lent Term) (2 units)
RM01 Mixed research methods (Michaelmas Term) (1 unit)
Disserta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Structure (Michaelmas Term)
Optional modules
RM02 Further topics in quantitative methods (Lent Term) (1 unit)
EP03 Environmental values (Michaelmas Term) (1 unit)
EP06 Energy and climate change (Lent Term) (1 unit)
EP07 National, comparative and european environmental law and policy (Lent Term) (1 unit)
EP08 Comparative environmental policy (Michaelmas Term) (1 unit)
PGR03 Spatial economics (Lent term) (1 unit)
PGR04 Institutions and development I (Michaelmas Term) (1 unit)
PGR05 Institutions and development II (Lent Term) (1 unit)
RE03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process (Lent Term) (1 unit)
RE04 The macroeconomy and housing (Michaelmas Term) (1 unit)
我认为这个项目其中一个比较好的地方就是它不只是局限你学Planning, Growth and Regeneration,假如你对Environmental Policy或者Real Estate Finance更感兴趣的话,那你可以多选择这方面的课程,即便你不选它们的课程,你也随时可以跟着去学习,跟着去听这些课程。
这个项目具体适合哪些人去读,我觉得没有太大的限制,因为整个班级里每个同学的背景是非常丰富的,有些是带着国家奖学金、政府奖学金派来的,学习具体的政策方面的内容;有些人可能本来就在投行里面工作,希望更系统的学习一下整个城市的发展,可能是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这个课程;甚至还有些同学本来学术背景是学习语言方面的,跟planning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我觉得这个并没有太大的限制,只要是对这个感兴趣,那我觉得都适合去读。
2、班级情况
主持人:师姐所在班级有多少人?其中中国学生有多少人?class profile怎么样?感觉身边的同学怎么样?
廖师姐:我那一届一共有21个人,中国学生有7人。整个班级来说,背景是非常多元化的,可能有大概来自10个国家的同学。刚才也有提到一些同学的学术背景可能跟planning没有太大关系,我记得有一个同学以前是学日语的,但他是个英国人;甚至还有一个同学,以前是学习音乐方面的。
这个图片里面所示的就是去年这一届PGR的班级情况,总体跟之前我那一届也是一样的,21个学生,所以算是小班教学,但是在一些课程上,不一定只有PGR的同学,其他专业的同学也可能会一起上,这个就要看那个课程的设置。
整体来说同学们都是非常nice的,比如说在需要做teamwork的课程上,他们都非常乐意和不同的同学合作,不会说大家是英国人就抱团在一起,大家是美国人就抱团在一起,而且他们也不会排斥中国人,我觉得这点是非常好的。而且有些同学他本来工作经验就非常的丰富或者是在研究方面比较有经验,他们自身的知识体系就比较完备,可能在学习上就能给我们更多的帮助,我觉得是非常好。
3、就业资源与就业情况
主持人:身边的同学背景多元化也是非常有帮助的~项目就业资源如何?学院会提供什么就业方面的帮助?
廖师姐:我觉得剑桥的就业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我从四个方面来说:
首先在整个学校这个level来说,学校有设置Career Service这样一个组织,他们会定期举办一些Career fair,可能的针对不同行业的;另外也会对同学有一些CV或者面试上的指导,但可能需要预约;而且career service这个网页上面也会有一些指南,教你怎么写一封好的CV或者cover letter,大家可以去参考一下。
在Department level来说,我那一年,是有设置一个mentor制度,就是每个同学会有一位指定的在不同企业工作的mentor,你可以跟他交流学习上的东西,你也可以跟他交流相关的工作情况,我觉得你可以把mentor当做一个非常有用的资源,了解更多的资源接触到更多的人,这对于你的就业是非常有帮助的。
另外的话,部分课程每周或是每两周设置一个seminar,就会邀请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士来作讲,这些专业人士可能是跟你以后工作的公司有联系的,那你可以跟他进行不同程度的交流,也是非常有帮助。
还有一个组织是叫做剑桥房地产金融亚洲校友会,他们会在中国不同地方举办国际房地产投资峰会,这个峰会上其实有很多校友或者房地产领域的一些专业人士,有时间的同学大家可以去参加体会一下。
在College方面也是有非常丰富的就业资源,例如说我是在Fitzwilliam College,它也会有像学校举办一些career fair,也会针对不同行业。假如同学们去到英国以后想找一些实习或者留英工作的话,那多参加这种活动,我觉得至少在面试或CV上都是有一定帮助的。
第四个方面,我觉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剑桥本身的学生资源。剑桥的中国学生是非常多的,很多同学在英国念完书后是回到中国工作,实际上在中国很多地方,例如说上海、江浙都会有校友会,这些校友资源跟就业资源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除了刚才提到的一些官方的组织或者是每年都会举办的活动以外,我觉得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多跟自己的老师去沟通,他们在这方面应该比较有经验,所以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就业资源应该多跟老师沟通交流。
主持人:项目就业情况怎么样?往届中国学生留在那边的人数多吗?最后都去了什么企业?回国的同学都是去哪里的呢?
廖师姐:从整个班级的就业情况来说,大家的去向是比较多元化的,前面有提到有些学生是拿着当地的政府或国家奖学金来学习的,那他们毕业后就会回到当地的政府部门工作。就像我其中有一个同学,是来自海地的,他毕业后就回到当地的政府部门去做规划相关的工作。整体上来看,就业主要都是集中在规划、房地产咨询或者房地产金融的行业上。
因为毕业以后能够找工作的时间会相对比较短,而且如果希望回国找工作的话,其实跟留在那边继续找工作,时间上是有一定冲突的,所以我也建议同学们可以尽快考虑是留在那边工作还是回国工作,这样会更有针对性的做一些准备。
中国学生大部分都回国了,工作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咨询行业和金融行业。具体的话,有去国开行的,五大行这样的房地产咨询机构。综合整个department来看,其实中国学生留在英国的比较少,一方面可能有些人本来就不打算留在英国,另外一方面就是现在留英相对来说会比较难吧。
4、校友资源
主持人:校友资源如何?校友网强大吗?
廖师姐:校友资源的话其实我前面也有提到,是非常丰富的,而且只说中国的校友资源就已经非常强大。比如我毕业以后,加入了大大小小的剑桥相关的微信群可能有十几个,不同地区的一些校友会,例如北京、上海、江浙的都是相对比较活跃的,定期会举办不同的活动。这些活动也不局限于(我刚才提到的)对职业上有一定的指导,更多是在于可以接触到更多不同领域的东西,我觉得这是校园网强大的所在。比如说前段时间我刚参加了邓亚萍(她也是Land Economy的校友)举办的四季论坛,她每季都会举办一次在不同地点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觉得非常大的一个感受就是可以认识一些老校友,他们真的是非常有资历的,而且讲座里面的干货非常足。
5、其他
主持人:对于剑桥和你就读的项目,还有什么你特别想跟大家分享的吗?
廖师姐:针对这个问题,我想说的一点就是资源共享。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同学,我本来以为他是Real Estate Finance的,后面发现他并不是这个专业,好像是读工程方面的,但是每一节课他都加入Real Estate Finance那个班级的群,因为他真的对这个科目非常的感兴趣,所以希望自己能够更多的去学习这方面的东西。
所以这里给大家一个小建议就是假如大家有非常感兴趣的活动或者是研究的科目,那大家可以抓住机会主动的去学习,主动的去获取一些资源。
6、剑桥城规看重什么?
主持人:所以有了大环境的资源就要好好把握和提升自己。现在来聊聊师姐当时的申请情况~师姐觉得这个项目最注重的是什么?
廖师姐:关于项目申请,我从两个方面来说,第一个是语言考试,第二个是申请文书。
第一就是语言考试方面,其实剑桥的要求还是相对比较高的,就是雅思分数单项要考到7,其实剑桥也是有语言班的,但语言班并不是对每个人都开放,也是针对分数可能差的不太多的同学,去申请language center他们的一个语言考核,通过了才可以去参考剑桥的语言班。所以在这方面我还是建议大家尽量的把雅思分数考高一点,这样比较稳妥,语言考试虽然不是太难,但也有可能存在不过的情况。
至于申请文书方面,我也不是非常明确知道审核文书的老师最看重是哪个点,但是我个人感觉的话,申请文书一方面是要展示学生比较多元化的人格,比如说你参加很多的课外活动或者是志愿者活动,当然这只是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不一定局限这些。另外我觉得文书里面要展现学生整个过程是螺旋上升进步这样一个过程。还有一点我认为在文书里面最好是可以体现你对所申请的项目最感兴趣的点或者是课程或者是这个department的老师,还有在未来学习过程中你希望深入研究的点,这样我觉得可以让老师看出你是一个比较有看法的学生,而且学习目标是比较明确的。
文书方面有一个小建议是,曾经有些师弟师妹问过我就是觉得自己好像没有什么可用的素材,但是在我看来是不可能的,因为我觉得很多你在课程或者作业中的一些细节,其实都可以充分的挖掘,来成为你很好的素材。不要局限在做一个很大的作业,我觉得就是一个小作业里面,你可能做了一个小的点,它可用体现你对一个事物的看法,或者是一个技能上的提升,这都可以成为你发挥的一个素材。
另外的话,我觉得文书上要体现你对城市规划相关的一些观点、一些看法。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在规划作业里面做一个规划项目,你可以谈一下对村落古建筑的一些处理,从而体现你对城市更新的看法。意思就是你在说你的看法的时候不要生硬的只是描述出你对这个城市更新是怎么看的,最好是有一些你做过的事情来支撑你的看法。
7、如何进行背景提升
主持人:城规应该找什么实习或科研项目进行背景提升?找寻的途径有哪些? 师姐有什么经验或者注意事项可以分享一下吗?
廖师姐:对于实习的话,最理想的一个状态我觉得是你已经比较清楚的知道你申请的专业是什么,还有你未来从事哪个方向的职业。比如城规的同学可能会选择开发商、房地产咨询或者是房地产金融之类的工作。
对于科研项目的话,道理也是一样的。假如说你比较明确知道自己在研究生阶段想要研究的点,比如说城市更新或者是环境方面的研究点,那你去做相关的科研,这样就显得你在这个研究点上有一个螺旋上升的状态,就是不停地学习,不停地进步。
我认为就是你比较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要研究的点或者是从事的职业的话,这样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去选择实习,也能够更好地成为展现你个人魅力的一个素材。
但是可能并不是每个同学都已经非常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要研究的点或者未来从事哪个职业,可能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比较迷茫,包括我自己也是,那实习的话,就按照你自己的感兴趣的方面去选择,但是要注意的就是你在实习过程中必须要多动脑子。意思就是不能仅仅满足于上级交代给你的任务,假如你希望这个实习对你自己有收获,或者成为一个有用的素材,那我觉得同学们可以多思考,在整个过程中,你在哪个方面得到了锻炼或者哪个方面你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至于实习或科研项目怎么获取,一方面是我觉得非常有效的就是我前面提到的,来自老师、校友或者是朋友的一些帮助,他们因为自身接触到的社会资源比较多,所以在这方面会有比较好的帮助,而且比较容易获得一些内部的资源。
另外,因为现在的社交平台是非常发达,我觉得大家可以多留意一下微信里面,比如说一些微信公众号发出来的实习招聘信息。
主持人:师姐可否分享当时你的实习和科研项目经历,以及你的收获?
廖师姐:说到这个问题,我都有点虚了,因为跟在座的一些同学比起来,我的实习经历或科研经历,其实不是非常的丰富。
一方面我之前是在规划院里面实习过,我觉得这里给我的收获不是真的是完成了一个规划或者是画了一个什么图,更多的是,我了解到一个点就是一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是要有它 产业去支持的,我可以从这份工作里面了解到城市发展背后的故事,我觉得这个点是我最大的收获。
另外,我还在暑假的时候,在梅赛德斯奔驰里面实习过两个月吗,其实这个工作内容和我申请的专业或者本来的学术背景也不太相关。但是这里面最大的收获就是,因为这是一个外企,可能在某些程度上英语锻炼的多一点,而且人际关系方面的处理会得到一定的提升,并不局限在专业知识方面的收获。
还有的话,我当时有参加过一个国家级的创新项目,我觉得收获比较大的一点就是在团队合作方面,因为过程中需要做一些问卷调查和访谈,我觉得这个对于专业知识的锻炼比较有帮助。我也建议同学们在大学期间可以多参加或多了解这方面的科研活动,对自身知识水平的提升以及跟同学关系方面都是比较有帮助。
主持人:对于准备申请这个项目的同学,师姐还有什么建议吗?
廖师姐:很多同学可能真的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素材可以挖掘,我想说的一句话就是:“Less is More”。就是不要盲目的去追求一些很大的东西,你可以从一些细节去挖掘你所需要的懂得,这样反而更有深度。
8、关于找工作
主持人:请问师姐现在从事的是什么工作?
廖师姐:我现在是在上海的第一太平戴维斯投资部,主要工作就是做房地产大宗交易的买卖,简单来说就是促进买卖双方之间的一个交易吧,可能作为买方代表,也可能作为卖方代表,然后促进这个过程的进行。这里面涉及一些比较具体的工作可能就是物业的筛选,对物业的判断分析,还有就是带客户去了解这个物业,然后还有更细节的去分析financial modeling这样一些工作。
主持人:当时是怎么找到现在这份工作的?通过哪些途径或资源?
廖师姐:这份工作是在我毕业以后才找的,当时我是在朋友圈里看到这个公司有剖出一些岗位,但是没有投资部的岗位,我是提交了简历以后,然后才跟HR提投资部有没有招人,于是他们主管就跟我面试了,后面才拿到了这份工作。
这里想说的一点就是,可能很多同学以为刚毕业的学生就只能参加校招,其实不是的,当然校招整个过程比较系统,培训的系统也比较完备,但其实社招也是可以的,具体就要看这个岗位还缺不缺人还有老板的一些偏好。
主持人:所就读项目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满足你的职业需要吗?
廖师姐:我感觉总体来说是可以满足我的职业需求,因为本质来说这个工作是一个乙方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可以接触到行业里面很多不同类型的公司或者是不同级别的人,对于我的视野开阔是比较有帮助。然后工作内容可能会涉及一些具体的项目,分析一个物业的状况或者宏观环境的分析,这个过程中我觉得可以比较好的了解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变化。这样对于我希望在这个行业深耕的话比较有帮助。
因为以前我学习的内容大部分是跟规划比较相关的,我认为在这个工作过程中,我需要去update自己的一些知识,包括financial modeling、融资等等这些方面都是需要我重新去学习的。所以总体来看,我感觉工作中我自己学习和进步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而且我觉得一份工作对于一个新人来说,最重要的是看它能不能给到你学习的机会和资源,所以我觉得这个工作是我比较喜欢的。
9、关于回国就业
主持人:如果确定回国(大陆)就业,你建议从什么时候开始准备招聘工作?
廖师姐:如果确定回国工作,可能对于城规的同学来说,大部分去开发商或者是房地产咨询这样的行业,按照我的经验的话,其实有些开发商是会设置一些海外通道,所以有些同学刚进入英国学习,其实那时候就可以开始留意国内的工作。因为海外通道是会安排还在读书的留学生进行一个线上的面试还有笔试等等,这些同学过了以后是可以毕业以后马上就回国工作,可能是先从实习开始,但也是比较快,而且比较省事。
如果刚到英国学习觉得自己还没有想清楚,还没有准备好,那等到毕业以后回国参加社招或校招也是没有问题的。
校招和社招的话,我只能说房地产行业,开发商主要集中在10月和11月,如果是五大行的话,相对会晚一些,可能在11月、12月这样子。所以对于回国以后参加校招的话,可以回国以后再准备也不是太晚,毕竟校招我觉得也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前面也不可能准备的太多。如果有条件的话,其实可以在七月份课程结束以后,先在英国实习两个月。我有一个实习是在7月和8月在剑桥进行的,这个实习实际上是department里面一个老师自己开的公司,做的工作主要是对现有的英国的retail property进行一些宏观的或者是微观的(比如说人流量等)的分析。
主持人:师姐认为,对于海归来说,回国就业存在哪些优劣势呢?有什么途径可以尝试来提高拿到工作offer的几率?
廖师姐:途径:更多地跟老师还有师兄师姐去交流,特别是在职的师兄师姐。简单来说就是已经工作的师兄师姐可能在内部推荐方面会给到你一些帮助;还有在校招方面,因为校招可能有很多轮面试,在这个过程中,比较有效的就是多参考面试,多练习,这样自然拿到offer的几率就会大大提升。
优势:很多时候雇主会比较看重你比较广阔和国际化的视野;还有一些企业高管就是海外留学经历,可能他会偏向于招这类学生,这也是一个优势所在。
劣势:有些岗位来说可能会觉得留学生over-qualified,特别是对于英国一年的学生来说,有些专业会比较理论化。当然这些可能是他们比较表层的一些认识,因为每个学生的经历是不一样的,这些东西都是可以弥补,通过各种实习,通过自己主动去获取一些新知识来弥补相对理论化的认识。
主持人:针对师姐你自己了解的行业,国内企业看中海归学生的学校背景吗?哪些海外学校(包括香港)会比较吃香呢?
廖师姐:我觉得这个问题不一定吧,对于一些工作岗位,比如说开发商会设置一些海外投资的岗位,可能要求员工整天出差或者面对一些国外的客户或机构,那这样的情况下,海归应该是比较有优势的。
至于具体的海外学校的背景,我觉得不是非常的重要,当然比较出名的学校可能会给面试者或是领导一个比较好的印象分,但最重要的还是在面试过程中你表现出来的知识水平或者处理问题的能力,还有自信这方面的气质。另外的话,有一些公司的领导本来就是海归背景,那他也倾向于一个比较国际化的工作氛围,可能他就会比较看好海归学生。
所以说我认为具体哪些海外学校(包括香港)会比较吃香,没有一个定论吧,重点还是看学生自己的一个素养。
主持人:找工作学校和专业是敲门砖,最重要的部分自然是自己的个人能力。对于希望在留学后回国(大陆)就业的中国学生,你还有什么建议吗?
廖师姐:我的建议就是尽快摆脱迷茫期,尽快地思考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工作,自己对哪个方面感兴趣,这样可以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