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美国研究生申请:到底该如何选校?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27日 来源:互联网
毕达留学是一家以“录名校、做口碑”为理念的留学咨询机构,专注本科、硕士和博士等各阶段的海外名校申请。毕达注重个性化和透明化的申请服务,致力于申请者学术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帮助申请者从本质上提升竞争力并获名校录取。众多超预期的名校录取,是毕达打造以口碑传播为核心的基础。正因如此,每年都有众多学生以照片和视频形式为毕达留学公开代言。查看更多
2018年美国研究生申请已进入高峰期,近期,作为大家选校最常参考的排名——2018年USNEWS排名也已出炉,那么在选校过程中,除了看排名,还要看什么?究竟要如何选校?

1.排名Ranking(综排/专排)

虽然不能“唯排名论”,但是,排名在选校时都是绕不开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学术质量的最直接标准。排名靠前的院校,无疑在院校知名度、科研实力、学术水平、国际影响力和配套设施等方面更胜一筹。就像Trump的一家四口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奥巴马的女儿今年也入读藤校哈佛大学,美国家庭也非常看中名校效应和校友资源,进入名校意味着跻身精英联盟的一份子,在学术研究和就业发展中会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教授推荐和校友帮助。

众所周知,本科申请一般看重综合排名,到了研究生(硕博)阶段,重点要看的是专业排名。但是,很多商科类专业,如商业分析,金融、市场等,USNEWS上面并没有官方的排名(只有作为MBA下设方向的排名),那么就可以参考综合排名+地理位置+其他排名榜(如商业分析可以参考TFE Times; 金融工程可参考Quantnet,其他商科也可参见Bloomberg等)。
 
提示:如果想毕业后回国发展,且有落户某个城市的需求(北上广深)。要提前了解当地的落户政策,尤其城市落户对于留学院校的世界排名的要求。有些美国本土的院校或以文理见长的院校,国际知名度或世界排名可能不太高。所以要想要自己的留学之旅利益最大化,那就提前做好这些功课。

2.地理位置和就业机会

记得在一篇房地产的文章中提到,李嘉诚置业的三原则是:Location, Location and Location! 美国的择校亦是如此。美国院校的产-学-研-商等产业链紧密结合,当地的产业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某个专业或行业的人文环境、就业资源及发展潜力。举个例子,如果想学习传媒、商科和艺术类专业,最好去以纽约、旧金山、费城等经济文化比较繁荣的大城市;如果想学电子和计算机类专业,去IT企业密集的地区,如临近硅谷的加州众多学校都是首选;学机械等工程类专业五大湖地区及德克萨斯州更好;能源与石油类专业可以酌情考虑中部地区。

3.安全宜居因素

俗话说,生命是一切的本钱。美国枪支自由,在很多经济较差的混杂区确实是安全因素堪忧。但我觉得美国并不比其他海外国家更不安全,欧洲难民,澳洲白左,这些地区也都是危机频发。但由于美帝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一有点风吹草动就纸媒、网络铺天盖地的新闻,让大家诚惶诚恐。鉴于此,在选校阶段,可以围绕着安全宜居的城市及周边选院校。

2017年U.S.News排出了全美最宜居城市排行榜,评选标准以强劲的工作市场、高水平生活质量、基础建设、医疗水平、居住成本、就业率、教育普及率、犯罪率、通勤时间及健康保险等指标作为评估宜居城市的标准。前十名分别为:奥斯汀(Austin, 德州),丹佛(Denver, 科罗拉多州),圣何塞(San Jose, 加州),华盛顿(Washington, 华盛顿特区),费耶特维尔(Fayetteville,阿肯色州),西雅图(Seattle, 华盛顿州),罗利-杜罕(Raleigh-Durham,北卡罗来纳州),波士顿(Boston,马赛诸塞州),得梅因(Des Moines, 爱荷华州),盐湖城(Salt Lake City, 犹他州)。这些也都是教育资源相对发达的州及城市。同学们在选校时可以重点关注这些州及城市周边的院校。

此外,美国幅员辽阔,南北方和东西海岸差异很大,气候迥异。西海岸的加州四季如春,阳光明媚;东海岸四季分明,五大湖地区冬季异常寒冷,经常有暴风雪。南方和北方的同学在选校时如果对气候有特定的要求,也要提前注意。

以上是广义上的参考标准,选校范围还是比较泛。如果就想在某个专业选择8-10院校申请,该如何抉择呢?下面分享几个tips给大家参考吧。

1.充分利用学校官网


很多学生在选校时觉得迷茫或无从下手,其根本原因就是功课没做够。很多人直接百度搜一遍,浏览下这个学校的介绍,就自认为很了解这个学校了。我还曾遇到家长或学生拿着“百度知道”的回答,质问我问什么网上说这个学校不开设这个专业。当时吐血的心情都有!拜托,您问的这个专业属于新兴交叉学科,这个学校近两年才开设的好嘛?!我们一直讲大数据时代,这是个好时代,也是个坏时代。多少不会明辨网上信息的人,最后都被骗了。

美国院校的官网(专业页面),提供最权威、最一手和最准确的信息,所以一定要把官网给出的信息看透看明白。很多学生什么都不看,就直接发邮件问admission officer:您看我这个情况可以申请你们院校吗?很多学校的回复往往都是直接甩过来一个官方链接,让你自己去看。如果我是小秘,肯定对你翻白眼。

所以,在查询院校信息这块,一定要认真仔细。而且在查看学校录取要求的时候,不能只看托福/GRE/GMAT要求,就匆匆关了网页,要注意看学校的program overview, highlight of strengths, curriculum,employment service,FAQ等。你就不会问招生小秘愚蠢的问题了。

我给学生做的选校Excel多达20多项,包括:所在院系、开设项目、项目优势、细分研究方向、项目链接、学术要求(GPA/是否需要认证)、申请要求链接、先修课要求、托福/雅思、GRE/GMAT要求、申请费、寄分代码、学费情况、奖学金情况、就业走向、Faculty,FAQ,特殊情况备注等。

2.避免一些误区

在查询院校信息的时候,很多学生抱有一种想当然的态度。还没搞清学校的要求和项目特点,就盲目选校。最后连怎么被拒的都不知道。其实很多信息误区可以在初选院校阶段规避掉。

A:明确学校招生意向

以材料科学硕士为例,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在项目介绍里面提到(The department gives priority for admission to students who are interested in obtaining a Ph.D.);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With a primary focuson Ph.D. students, who perform cutting-edge independent research with thesupport of their advisors and thesis committee members. Direct admission to the terminal Master's degree program is unusual.),这两个材料科学与工程专排前15的院校,在项目介绍里已经说明了基本不招纯硕士。

那么如果学生就想去读硕士,或者以目前的条件去申博士基本没戏的话,那这样学校就不适合选。所以不要只看院校提供MS学位就想当然地去申请。此外,很多院校的硕士项目主要招本校的本科生(BS/MS),外校或海外的学生名额寥寥无几,这点也需要大家注意。一般这些信息在学校网站上都会提到,如果实在不确定,可以发邮件问下admission coordinator.

B: 不要轻信没有最低标准


还是很多学校官网会说:We don't have minimum cutoffs for GPA, TOEFL or GRE. We take a holistic review of applicants…. Bla bla bla. 尤其是越好的学校越这样说。但如果你认为GPA 3.0, 托福80就能申请TOP50的院校就too young, too naive了。

举个例子,国内咱们高考报考院校的时候,就算一本线580分,清华北大的录取分数线也通常每年高达680分。且不说同样院校,热门专业的分数也会高出更多。所以不要盯着最低录取要求选学校,要去找找学校的录取数据,很多学校会给出 statistics,在FAQ或者student profile里面可以找到。这个录取数据作为选校标准会更准确一些。

以南加州大学的商业分析硕士的录取数据为例:
\
以上是近3年的录取数据: GPA 3.6+, GRE 320+, GMAT 700+。

再说这个看分数的问题,有的学生自认为,托福100,搭配GRE320,申请TOP30就妥妥的了。殊不知,中国学生的录取分数要远远高于Average, 且美国对于Verbal和Quantative有单独的要求。学校要求的是V 154, Q 166; 而如果你的分数是V150+Q 170,那么严格来讲,你并没有达到要求。

3.充分利用各论坛资源

首先,千万别“百度知道”,你搜出来的信息十有八九是广告或几年前的旧数据。但是倒有一些论坛可以去扒一扒数据:

理工科:一亩三分地

文商科:Chasedream

里面汇集了很多成功/失败的案例供你参考,你会找到很多和你背景类似的学生的申请汇总和经验分享,给你的选校定位一些启发。

但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现在的数据泛滥鱼龙混杂,很多人在描述中都有主观的色彩。有的版主有时只给出(GPA,TOEFL, GRE/GMAT)等片面的信息,所以千万不要完全效仿别人的选校。由于申请是很personal的事情,很多其他软性的特点,如活动、科研经历、推荐信、文书等这些变量对申请结果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可以参考别人的选校,但不要全盘照搬。

4.和本校学长学姐交流


美国院校的录取有时候会对国内某些院校比较有倾向性,不单是按照传统的985或211的标准来划分的,这些倾向性可能基于以往录取学生的表现、华裔教授对国内院校评价或之前两校是否有过交流合作等。所以最理想的情况是,找到同专业的学长学姐,问下他们当年申请的情况,再结合你自己的情况作调整。

以上是针对选校给大家提供的一些参考建议。如果还有留学申请相关疑问,欢迎在页面右侧浮框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QQ:2850399593免费咨询~~
分享到:
  • 微信平台
  • 资料下载
  • 视频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