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Zhao同学
普林斯顿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全奖
文书写作:如何展现出对学校的兴趣?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19日 来源:互联网
毕达留学是一家以“录名校、做口碑”为理念的留学咨询机构,专注本科、硕士和博士等各阶段的海外名校申请。毕达注重个性化和透明化的申请服务,致力于申请者学术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帮助申请者从本质上提升竞争力并获名校录取。众多超预期的名校录取,是毕达打造以口碑传播为核心的基础。正因如此,每年都有众多学生以照片和视频形式为毕达留学公开代言。查看更多
研究发现,美国大学倾向于选择能够“表现出对学校的兴趣”(Demonstrated Interest)的申请人,毕竟如果你对某所学校展现出强烈的热情和喜爱,学校要拒绝你也许就更难一些。那么我们在文书写作中,要如何展现这一点呢?
按照我们的理解,“表现出对学校的兴趣”代表着申请人拿出多大诚意,对于入读该学校有多认真。体现在具体事例上就会表现为——在文书中是否展现出了对学校和项目非常细致的了解,以及表现对申请该学校的热情。
另外,在这些准备将其纳入录取标准的大学中,打电话询问特定专业的申请人可能就要比申请之后再无互动的申请人更受学校重视;进行过校园参访的申请人或许也要比没有进行校园参访的申请人表现出更多对学校的兴趣。这些大学可能会根据学生是否表现出对学校的兴趣及其兴趣表现程度决定是否给予录取和助学金。
这些大学之所以看重“表现出对学校的兴趣”,是因为它们想要录取那些确实能入学报道的申请人。这样校方不仅能更好地进行规划、提高收益,而且还能增加被录取申请人的入学比例,也能保证录取的学生都是将学校作为“优先选择”的申请者,这对学生今后四年的大学生活也更有积极作用。
尽管这种衡量标准不无道理,但从某种意义上,学校衡量学生是否表现出对学校的兴趣,或表现兴趣程度的方式却很难界定。而且很可能使得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处于不利地位,更不必说家庭贫困的学生了。
一份新的研究文章表明,正是因为这种情况的出现,在申请中家境优渥的学生便又多了一重优势,即其有能力“表现出对学校的兴趣”,因此该文章建议高校慎重考虑根据此项标准调整招生政策。
该文章数据来源于一所竞争“异常激烈”的高校(没有具体指出是哪一所)。文章发现,这所高校正考虑将“表现出对学校的兴趣”纳入录取标准。此举看似合乎情理,因为它确实能够为高校带来更大的收益。但研究发现,在权衡申请者是否表现出对学校的兴趣及表现程度时,是与金钱支出直接挂钩的——因为只有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才可能进行更多的校园参访。
除此之外,这种考量标准对SAT成绩较高的学生来说或许影响会很大——许多低于哈佛或斯坦福大学竞争力水平的高校,都会担心那些没有对学校表现出兴趣,但SAT成绩较高的录取者仅仅把它们当作保底学校,只是“备胎”。
该文章指出,如果学生SAT成绩优异,又进行过校园参访,其录取可能性要比没有这两大“信号”的学生高出40个百分点。
来自全国大学录取咨询协会的数据显示,16.9%的四年制大学生认为在申请中表现出对学校充满兴趣对校方的招生决定“相当重要”,33.3%的学生认为“一般重要”。其实,比起表现出对学校的兴趣,学生仍更看重成绩,不过,学生们却认为表现出“对学校的兴趣”比面试、工作经验等因素更重要。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在文书中能够体现自己对学校的兴趣——毕竟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校园参访并不能作为录取的重要指标。好好准备自己的申请材料才是硬道理。
按照我们的理解,“表现出对学校的兴趣”代表着申请人拿出多大诚意,对于入读该学校有多认真。体现在具体事例上就会表现为——在文书中是否展现出了对学校和项目非常细致的了解,以及表现对申请该学校的热情。
另外,在这些准备将其纳入录取标准的大学中,打电话询问特定专业的申请人可能就要比申请之后再无互动的申请人更受学校重视;进行过校园参访的申请人或许也要比没有进行校园参访的申请人表现出更多对学校的兴趣。这些大学可能会根据学生是否表现出对学校的兴趣及其兴趣表现程度决定是否给予录取和助学金。
这些大学之所以看重“表现出对学校的兴趣”,是因为它们想要录取那些确实能入学报道的申请人。这样校方不仅能更好地进行规划、提高收益,而且还能增加被录取申请人的入学比例,也能保证录取的学生都是将学校作为“优先选择”的申请者,这对学生今后四年的大学生活也更有积极作用。
尽管这种衡量标准不无道理,但从某种意义上,学校衡量学生是否表现出对学校的兴趣,或表现兴趣程度的方式却很难界定。而且很可能使得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处于不利地位,更不必说家庭贫困的学生了。
一份新的研究文章表明,正是因为这种情况的出现,在申请中家境优渥的学生便又多了一重优势,即其有能力“表现出对学校的兴趣”,因此该文章建议高校慎重考虑根据此项标准调整招生政策。
该文章数据来源于一所竞争“异常激烈”的高校(没有具体指出是哪一所)。文章发现,这所高校正考虑将“表现出对学校的兴趣”纳入录取标准。此举看似合乎情理,因为它确实能够为高校带来更大的收益。但研究发现,在权衡申请者是否表现出对学校的兴趣及表现程度时,是与金钱支出直接挂钩的——因为只有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才可能进行更多的校园参访。
除此之外,这种考量标准对SAT成绩较高的学生来说或许影响会很大——许多低于哈佛或斯坦福大学竞争力水平的高校,都会担心那些没有对学校表现出兴趣,但SAT成绩较高的录取者仅仅把它们当作保底学校,只是“备胎”。
该文章指出,如果学生SAT成绩优异,又进行过校园参访,其录取可能性要比没有这两大“信号”的学生高出40个百分点。
来自全国大学录取咨询协会的数据显示,16.9%的四年制大学生认为在申请中表现出对学校充满兴趣对校方的招生决定“相当重要”,33.3%的学生认为“一般重要”。其实,比起表现出对学校的兴趣,学生仍更看重成绩,不过,学生们却认为表现出“对学校的兴趣”比面试、工作经验等因素更重要。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在文书中能够体现自己对学校的兴趣——毕竟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校园参访并不能作为录取的重要指标。好好准备自己的申请材料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