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游记:打开欧洲留学的疯狂之旅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05日 来源:毕达留学
毕达留学是一家以“录名校、做口碑”为理念的留学咨询机构,专注本科、硕士和博士等各阶段的海外名校申请。毕达注重个性化和透明化的申请服务,致力于申请者学术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帮助申请者从本质上提升竞争力并获名校录取。众多超预期的名校录取,是毕达打造以口碑传播为核心的基础。正因如此,每年都有众多学生以照片和视频形式为毕达留学公开代言。查看更多
笔者:黄同学,本科为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2014年在毕达留学的帮助下,成功转专业申请到了丹麦的为期2年的欧盟项目Erasmus Mundus Programme(下简称EM)下Master Journalism, Media and Globalization。下文分享的是黄同学在欧洲留学第一年间,用十个月的时间,走过欧洲50个城市的游记,希望能给想去欧洲留学的你一些启发。

《心有疆界,行者无疆》

我用十个月的时间,走过了欧洲50个城市, 这个2年欧盟碩士項目的强度,不能以单纯对学习上的投入来计算,感受更费力而充满挑战的,是身在丹麦,因不能“抱团取暖”,只能自己“钻木取火”,窘迫地用蹩脚的英语和不同国籍、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人磨合。在歐陸摸爬打滚,加之與各國同學生活學習在一起,以前我毫不關心的國際時事,就這樣近在咫尺。關心起似乎確切存在著的,"共同的命運"。世界很大,你得边奔跑边喊救命地焦灼。

“学业”上,沒打算按班地寒窗苦读,畢竟不是坐得住的人。旅行對我而言,是一直不消褪的好奇與熱愛。也沒有想著去尋找什麼意義,因行進而連結起來的不同人事,那種相關,真讓人上癮。还没有来到欧洲前,欧洲是,成为所有地方的所有人的梦的起点。细心读过LENS杂志每一期的欧洲城市,那些遣词造句是摘抄本上的常客,拼了青春想要挥洒的彼岸。

非常感恩,在尚可负担的情况下,能选择去不同的地方。有一个假设可能挺重要的,欧洲人各有不同,每个地方都独一无二。

决定去哪兒比较随性,做决策亦很迅速,随身携带欧洲地图,有时是心血来潮一个人走,有时是一拍即合受欧洲朋友邀,有时是受各种渲染、對某地充滿幻想,有时是看展、访友、探亲顺路。

歐洲是非常適合自由行的地方。語言並不是最大的問題,只要你願意去學幾句簡單的当地话,在法国被调教过很多次发音,终于凑齐了万用“五件套”,到了南欧还被夸法语说的好(当然,法国人只是客套一下)。

个人经验而言,这里,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度較高,放下戒備,稍微防盜即可。常备着的APP, 如couchsurfing, airbnb, blablacar,其所推崇的旅行方式,都是基于一种信任的默契与share的共识。花较少的钱,做几天当地人。这种旅行的方式似乎能慢慢地改变多疑的脾性,建立起对陌生人的信任与好感。

假若,当地土著兴趣广泛而博学,执着带你一探究竟,从宏观的景点到微观的在地,时得惊喜连连。四月底,瑞士首都伯尔尼,沙发主早早代为订好了参观国会的人工导览,置身其中,仿佛亲历了国会决策的每一环节,从瑞士选择中立的来龙去脉到本国没有总统,只有7位联邦领导人的政治体制,娓娓道来,栩栩如生。

一路蹭了好些熟人关系,以及朋友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之熱情好客。几乎没有住过正经酒店。民宿、青旅、朋友家的床,物价昂貴的国家会首选沙发客。旅游对我,不仅仅是看风景、发呆、拍照,风土人情的融入往往是旅途的高潮。是去观察人,是享受、学习异国文化的過程,是參與式觀察,是暂离仄逼的固有圈子,萍水相逢的转瞬却永恒的美感。

我收获,、体会过种种无私的善意:在只有一面之缘的捷克朋友家畅饮,他母亲甚至怕我们滑雪现金不够,偷偷塞好钱;在慕尼黑打德式小火锅,德国朋友的父亲拿出珍藏多年的酒,开始聊他们那个年代的爱情和东西德的往事;在佛罗伦萨拜访普拉托服装制造之都,混入当地華人饭局,举杯都是乡情;在蘇黎世遊客稀少的森林裏,被剑桥代码哥领着, 沐浴着阿尔卑斯山的落日;在赫爾辛基和疯狂二猫share沙發,听在必胜客打工的朋克小姐,羞涩地谈起她赚钱、辞职、旅行摄影、花光光,以此往复的20岁;在南法阳光灿烂的村莊,認識了最可愛的勞拉和奶奶,英法老年人的情调,是年龄沉淀、性格各异、语种骄傲的张扬;在阿姆斯特丹的唐人街,重新操起粵語点叉烧牛河,听她讲起十几岁离开父母,在荷兰安家的移民故事;在瑞士為紀錄片節张貼海報,让自己溺死在了西班牙语和法语这两首动听的歌谣里;在飞伊斯坦布尔的航空上和土耳其烤爸爸天团学唱伊斯坦布尔之歌;在布达佩斯,匈牙利小哥长篇大论的攻略千里传书,C哥在布达佩斯的夜景里飙车介绍中国市场,出租车大叔告诫我手机还是中国华为的好;在罗马, 意大利同学早起赶火车来相聚暴走,讲解地道吃披萨的方式是手撕;在奧斯陸和老友重逢,没想到每次都是我在广州火车站接站送行,这次能在北欧漫长的冬夜里碰杯......

人与人跨过地域而有了整体有机的相依,我不禁窃喜,感动长生。我還是满怀的刻板印象,至少我沒有停止去打破的努力。就像很多人,问我来自哪里后,都会自以为是地来几句对中国的点评,不想难堪地辩解、僵持,我会嘲讽地请他去重温一下地图,我国地大物博,一群见过世面的村民。

是语言、文化差异让我们常常失去了耐心,而怪责国籍何处,贫穷富贵与否,颜值高低分界,这是多么轻松的活法,容易赢得认同,而又省去了思考的过程,撒气便利的捷径。

我也不能免俗地把人品和国籍混为一谈,直到现在,心里还暗暗“记恨”着丹麦同楼层的葡萄牙小哥,我们的互不顺眼,源自一场有趣的对话。

“喂,你们中国有审查制度,你来学新闻,干嘛?”

“呵呵,你们葡萄牙都快破产了,你来学商科,干嘛?”

我还专门去找了身在里斯本的朋友,好奇葡萄牙的优越感何以延绵。

我也生过某罗马尼亚师姐的气,因为她指责“中国人”不关心动物权益,就吃狗的问题屡屡骚扰我。以及,暗讽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权问题。我愤愤地认为,如果你真的满满的都是正义感,你为什么不回 “第三世界”的祖国,而赖在“第一世界”做一个傲娇的移民,猫哭耗子假慈悲,用“宇宙标准”的西方价值观用来评判、划归优劣与对错。

作为一个“敏感”的外国人,国籍就是另外一张名片。可但愿,日益增多的见闻,令在议论起各国奇葩时,概括化的恶习会有所改善,是”灰度“让人更有琢磨的兴致。

法国人都傲慢-教我法语的都是当地餐馆旅店博物馆的可爱大叔大婶小哥哎。

德国人都刻板-人家只是稍微认真勤奋点,你们就顽皮了,那就靠谱。

丹麦人都很高冷-喝多了绝对是逗逼。出过国的和没出过国的不可同日而语。

除此之外,旅行可以抵御对孤独的恐惧,”独立“不知道何时变成了一个褒贬不一的品质。学会了怎麼樣一個人在異鄉,對著繁忙的街道吃飯,会有隔壁桌奶奶邀請我加入他們小喝一杯。在主廚大媽指導下,學會了在法国怎么按部就班、好好吃饭,虽则土气飞扬,离优雅还很远。多问多说谢谢,总不会错。学会了when you are in Roma, do as Romans do.

除了在南法有過電話卡,基本情況下,都靠著蹭wifi,離線地圖和問路存活。曾在德國雪夜拖著行李箱吱嘎吱嘎,遇到了3、4個借電話給我,幫我查Google map的路人甲乙丙,終於與朋友順利會師。在義大利,總會有紳士主動接過你手中的沈重的行李,幫你扛上扛下...目光遇上的每一個微笑,互道早安再見謝謝,是我對歐洲最溫存的記憶。

美食不必費心找了,越往北越沒有。吃貨請慎重,選擇東歐,南歐。

一帆风顺的旅途基本不存在。计划拼不过变化是常有的事情,迷路事小,误机误大巴误火车吵架等不良记录都有過。以及做沙发客,需要提前1、2個月開始挑選溝通申請,時刻要非常非常有礼貌有耐心,常常心中感觉有所亏欠,一不知觉聊了整夜。airbnb也有奇葩的房主,隨機應變,忍耐,紧张,相伴相行。還好每張睡過的沙發,都是安然的好夢。常常連續暴走一整天,隨便睡個5小時再爬起來繼續嗨。揉揉雙腳,是踩在大地上的踏實感。

能能選擇不一樣的學習生活方式,按興趣而為,是幸運,是快乐居多,也有代價和辛酸。沒有哪種人生簡單直接,但很多時候粗暴曲折並不為人所道。成为所有地方的所有人,一切听上去很美好,也才刚刚开始。只要看不到远方的尽头,脚下便有路,而行者无疆。














分享到:
  • 微信平台
  • 资料下载
  • 视频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