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留学申请文书的八大陷阱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07日 来源:毕达留学
毕达留学是一家以“录名校、做口碑”为理念的留学咨询机构,专注本科、硕士和博士等各阶段的海外名校申请。毕达注重个性化和透明化的申请服务,致力于申请者学术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帮助申请者从本质上提升竞争力并获名校录取。众多超预期的名校录取,是毕达打造以口碑传播为核心的基础。正因如此,每年都有众多学生以照片和视频形式为毕达留学公开代言。查看更多
美国研究生的申请过程中,申请文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一篇好的文书可以帮助你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给美国大学教授留下好的印象,为成功申请增加砝码。但是,许多同学在不经意间,也许就在文书写作的过程中掉入了“坑爹”的陷阱,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有哪些陷阱吧。

一、感性化,情绪化,故事化


由于中国思维的模式,许多人用抒情方式来描写自己,感动的描写太多,理性的思维太少。有人特别爱描述困难的经验,其实这很冒险,除非这个困难对你有重大影响,阐明你到底战胜了什么、学到了什么。但还是要谨记,即使选择这么写,也不要过分描述整个困难的细节和经过。不要用做作、夸大的方式来争取好感,因为这很可能引起招生官的反感。还有一些学生喜欢过度谈论个人如何与心理方面的疾病进行抗争,如忧郁症、厌食症、多动症等,这些其实很难把握的,因此最好不要提及。

二、大众化,陈词滥调,展示不出自己的特点

因为中国的教育模式本来就单一,你以为自己艺术、体育、学习各方面都很优秀,但写出来仍避免不了大众化、千篇一律。好的表达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种不足。同一件事、同一个成长历程,从不同的角度看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横看成岭侧成峰”,跳出事件的本身,反而更加容易看出这件事情深层次的意义。学校要了解的正是你和你的个性,而不是某个事件或经历,所以千万不要用整篇文章来讨论自己的成就。

另外,除了强调大学校园所能提供给学生良好的学习环境外,千万不要忽略了自己能对申请的大学做出哪些贡献,这才是你区别于别人的特色所在。

三、罗列奖项,吹嘘自己


从中国人的角度出发,认为“有奖就是才”,于是很多学生习惯在申请文书中罗列奖项,大奖小奖全不放过。看似成就一大堆,却易给人造成一种虚假浮夸的印象。事实上,中国的各种竞赛实在太多,中国申请者中得奖的人多如牛毛,国外大学又不了解中国的各种比赛的权威性,况且学校多已表明,审核的标准不是以得奖的多少来定论。所以,没有必要在文章中对所有奖项进行机械的罗列。

四、奇怪的创意写作,“个性化”歪曲

有学生认为,申请文书要展现特殊的写作技巧,为了脱颖而出,他们选择把奇思妙想写进文章,或写得诗情画意,或采用新颖的文体来写,或在文书的开头搞特殊,或使用第三人称来 写,或在文中大量运用对话式写法……以期用另类来吸引眼球。这些都是错误的,不但无法为自己的申请加分,而且很有可能犯了招生官的大忌,严重影响自己的申请结果。

留学专家提醒大家,申请文书不是秀写作技巧的作文比赛,而是让招生官员了解你是怎样的一个人。独特的自己是通过真实的成长经历展现出来的,而不是形式化的表演。

五、迂回曲折,铺垫过多


受国内一些负面文化习惯的影响,许多学生写文章喜欢先铺垫一番,再逐步揭开自己的面纱。然而,这对于美国人来说太啰嗦了,他们很难有耐性看完。就算看完,也没搞清你说的是什么。请记住,两点之间直线最短,铺垫太多反而对表达自己不利。把模糊的东西具体化,可以提高你的清晰度。啄木鸟教育建议:尽可能避免单调无趣的开头,更要避免奇异晦涩的开头。

六、抄袭化,标准化

受网络或书籍的影响,许多学生的申请文书呈现出了抄袭化、标准化的特征。其实,词语和风格要体现出自己的味道,不要从书上、网络上抄袭借用太标准的句子、词汇,也不要抄袭成功申请者的词句或是特殊的想法,这样才可以避免在招生官审核时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并由此认定你是抄袭,从而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

七、中国化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耳濡目染中,你的申请文书里多少会出现我们熟悉的屈原、鲁迅……但是,就像你不知道某个“大卫”一样,中国文化对美国人来说相对陌生。所以用别人陌生的东西解释自己,效果并不理想。申请文书中出现美国人陌生的中国著名人物或历史事件,会对文章的可读性产生负面影响。

八、字体,格式,英文语法

首先,写申请文书不要用奇特的字体。然后一定要请母语是英文、且具有高等教育学历背景的人帮你把关语法和结构,给审核者阅读时以方便,并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不过,过度纠结文章中某个介词或连接词的使用、段落的连贯是否完美等细节,也是不必要的。但应该注意文章字数的限制,超过规定的字数且拖沓冗长的文书,可能不会让招生官有兴趣读下去。

以上就是关于美国留学申请文书的八大陷阱的介绍,希望大家引起关注,不要误入陷阱而不知。想了解更多文书写作相关内容,可到毕达留学官网咨询。
分享到:
  • 微信平台
  • 资料下载
  • 视频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