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理环境了解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12日 来源:毕达留学
毕达留学是一家以“录名校、做口碑”为理念的留学咨询机构,专注本科、硕士和博士等各阶段的海外名校申请。毕达注重个性化和透明化的申请服务,致力于申请者学术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帮助申请者从本质上提升竞争力并获名校录取。众多超预期的名校录取,是毕达打造以口碑传播为核心的基础。正因如此,每年都有众多学生以照片和视频形式为毕达留学公开代言。查看更多

 

  香港管轄總面積2,755.03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1,104.32平方公里,水域面積1,650.64平方公里。香港土地可概括為香港島、九龍半島及新界三大部分,及263個島嶼,衆島嶼中以大嶼山面積最大。

  香港為受到海水淹沒的多山地體,亦屬典型的濱海丘陵地形,山嶺多平地少,地貌豐富。山脈走向為東北至西南,最高點為新界海拔957米的大帽山。現時香港有少於25%土地為已開發土地,約40%土地被劃為郊野公園及生態保育區。大面積天然平地集中在新界北部,如元朗平原及粉嶺等,由河流自然形成的沖積平原,土地肥沃,適合耕種;其餘主要城市發展區多數位於九龍半島及香港島北岸,該平地是近百年來香港填海工程的成果,將原來狹窄的土地經過多番填海而向外擴張,香港自1887年以來填海所得土地逾68平方公里。

 

  九龍及香港島之間的維多利亞港則因為港闊水深、四面抱擁,有利於船隻航行,獲得讚譽為世界三大天然良港之一。香港最初就是從維多利亞港兩岸的平地開始發展,至今該區仍然是香港都市的命脈所在。

  佔地50平方公里的香港世界地質公園是世界地質公園,包括西貢火山岩和新界東北沉積岩兩個園區,展現香港獨特的地貌。

  香港位於中國大陸南岸及珠江河口附近。深圳河是香港和中國大陸之間的邊界線。雖說是「一河之隔」,但是由於深圳河的源頭和沙頭角河的源頭幾乎都是在同一點,使到兩地之間沒有陸地交接點,在地理學角度上可以稱新界大陸為一個被分隔開來的島嶼。不過隨著1960年代沙頭角河河口被填海工程填塞而興建了中英街後,使到香港和中國大陸之間出現了陸地交接點,故此可以說新界與大陸相連。

  生態

  香港有約75%土地為郊區,自然生態盎然。至2006年6月,香港有逾3,100個維管植物品種或變種,境內繁殖的陸棲哺乳動物逾50種,兩棲類、爬行類及鳥類分別都過百種。當中不乏香港特有種,例如香港細辛、香港巴豆及盧文氏樹蛙等。另外,香港位處亞洲鳥類遷徙路線上的中途站,新界西北部的米埔沼澤區有最多候鳥棲息,所屬的后海灣濕地自1995年根據《拉姆薩爾公約》被列為國際重要濕地。瀕危品種包括黑臉琵鷺、白腹軍艦鳥及勺嘴鷸等亦會在香港過境。香港政府將部份郊區劃為郊野公園及特別地區,以保護陸地自然生態環境;亦設有海岸公園及海岸保護區以保護海洋自然生態[59]。

  氣候

  香港位處北半球亞熱帶、北回歸線的南部,背靠歐亞大陸及面向太平洋,形成了海洋性副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每年年底,西伯利亞聚積的高氣壓將乾燥而寒冷的空氣吹向低氣壓的太平洋,成為了香港冬季時間的季候風。年中時間,太平洋形成了高氣壓,這股夏季季候風則會吹向歐亞大陸,為香港帶來多雨潮濕的夏季。每年約3月至5月為春季,氣候溫和潮濕,多雲有霧,能見度低。6月至8月為夏季,氣溫炎熱,潮濕,降雨量高。9月至11月為秋季,大致涼爽,陽光充沛。夏秋兩季亦是颱風季節,有時會引發水浸及山泥傾瀉;經常受到熱帶氣旋吹襲。12月至翌年2月則是冬季,清涼乾燥,高地偶有霜降,不會降雪。

  香港市區高樓集中而且密佈,香港人口稠密,所形成的微氣候容易產生熱島效應,導致市區和郊區有明顯的氣溫差別,新界一些地區例如打鼓嶺、石崗及北潭涌等地比較接近內陸,早晚溫差亦普遍地比較市區大,一般平均日溫差約8度。

  受到中國大陸的影響,工業發展產生污染物經東北風吹至香港,以致空氣污染日益嚴重。高樓大廈林立的市區也令到空氣中的懸浮粒子和微塵難以被吹散,屏風樓阻礙空氣流通,煙霞密佈及低能見度的日子變得越來越多[63]。由其在冬季,煙霞多在弱北風剛到達香港或者當影響香港的東北季候風緩和時發生。另外,當有熱帶氣旋於台灣附近,香港就會受到其外圍環流影響而轉吹西北風及出現下沉氣流,空氣污染亦會變得嚴重。

 

  资源物产

  受到环境的限制,香港自然资源匮乏,香港最宝贵的天然资源是一个优良的深水港。香港食用淡水的60%以上依靠广东省供给。矿藏有少量铁、铝、锌、钨、绿柱石、石墨等。香港邻近大陆架,洋面广阔,岛屿众多。有得天独厚的渔业生产的地理环境。香港有超过150种具有商业价值的海鱼,主要是红衫、九棍、大眼鱼、黄花鱼、黄肚和鱿鱼。农业方面,香港主要出产少量的蔬菜、花卉 、水果和水稻,饲养猪、牛、家禽及淡水鱼,日常需要的农副产品近半数需中国内地供应。



 

分享到:
  • 微信平台
  • 资料下载
  • 视频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