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西方世界进行冷战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一直领导西欧及日本等西方集团与苏联为首的东方集团进行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冷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在国际体系中占据了绝对的支配地位,它倡导建立了联合国体系,创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让自己的货币美元成为该体系的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开始了世界经济的美元时代。
1945年,美国与23个国家举行双边关税谈判并陆续签订了124项双边协定后来将这些双边协定用最惠国条款加以多边化,汇编成一个多边文件,即《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然而,阻碍美国称霸世界的还有一大障碍,那就是苏联的存在与社会主义国家影响的不断扩大。在苏联影响下,一大片中东欧国家倒向了社会主义。在亚洲,中国与朝鲜也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这形成了东西方两大制度和两大体系的对立,导致了两极世界的形成。美国人认为:美国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是美国与苏联的关系。我们对德、日的恐惧已经消失,但我们对苏联的猜疑正在日益增长,而猜疑则是恐惧的第一步。因此,美国必须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强大到足以抑制苏联,使苏联的势力范围限于它所控制的地区。这就是所谓的遏制战略。这个战略的第一步是把苏联的势力从东欧推回去;第二步至少要保住西欧、中东、中国、日本;第三步要控制 一切目前尚不处于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的因素。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其国情咨文中抛出了杜鲁门主义,它标志着美国战略调整的最终完成,冷战从此开始。
美国虽然用遏制政策来对付苏联的扩张,似乎只是一种防御性的措施,但实际上它的遏制本身也是一种扩张。杜鲁门对此有很好的解释,他说:美国的责任比大流士的波斯、亚历山大的希腊、哈德良的罗马、维多利亚的英国都要更大。他认为,要把世界从专制主义手中拯救出来的唯一办法,就是让世界采取美国式的制度,因为只有当美国制度变成世界制度时,它才能幸存下来。
继杜鲁门主义之后的是马歇尔计划,它也可以说是杜鲁门主义的继续。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援助欧洲的计划,主要是促进欧洲的经济复苏,防止苏联的势力西扩。从1948年到1952年,美国根据马歇尔计划为西欧国家提供了131亿美元的援助,给西欧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受援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三年内增加了25%,工业生产增长了64%,农业生产增长了24%。
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推行,构成美国对外推行扩张政策的基础和标志。美国积极向亚非拉广大地区扩张,建立多边军事同盟,形成了一个从西欧到南亚、东南亚、东北亚的链式弧形地带,呈现对东方社会主义国家集团的战略包围态势。
然而,美国在亚洲的扩张并不顺利,在朝鲜和越南都遭到严重挫折。朝鲜战争让美国人意识到了新中国的力量,停战协议只是让双方都回到战争之前的状态。越南战争却让美国人吃尽了苦头,人力、物力、财力在这场战争中消耗殆尽,美国经济在全球的地位迅速下降,20世纪70年代美元的危机就是这种情况的反映。
这时,两极世界的两个集团中都出现了不协调音和分裂的迹象。一方面,美国为了遏制东方集团而为战败的西德与日本输血,向它们敞开市场,这使这两国在经济上迅速发展起来,成为经济大国。德日与美国的贸易摩擦迅速增加,德日不满美国的经济霸权,西方的第二世界国家逐渐与它们的领头羊美国拉开距离。另一方面,苏联在社会主义集团中的霸道行为也激起了一些国家的反抗,特别是苏联针对中国的一些行为引起了中苏两国的论战与分裂,这使中美之间出现了缓和关系甚至进行战略合作的可能。
随着美国总统尼克松1972年访华,美国与中国缓和了关系,从而使美国可以开始考虑从越南游击战的泥潭中撤出身来。美国从越南撤出不久,苏联却派兵干预阿富汗的局势,陷入了阿富汗游击战的泥潭。阿富汗战争也许是冷战的转折点,从那时起,美国围绕着苏联展开的一切攻势都取得成功:经济战使苏联出口换汇的能力不断下降;技术封锁使苏联制造成本上涨;军备竞赛耗尽了苏联的财力;在东欧国家挑唆、支持民主运动挑战苏联模式……
随着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正如布热津斯基所称:在军事方面,它有无可匹敌的在全球发挥作用的能力;在经济方面,它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火车头;在技术方面,美国在开创性的尖端领域保持着全面的领先地位;在文化方面,美国文化虽然有些粗俗,却有无比的吸引力……这四个方面加到一起,使美国成为一个唯一的全面的全球性超级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