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达留学
海外留学生谈入学感想:刚开始水土不服
初到“外面”易水土不服

艾一芳:北大中文系本科、硕士(大二在港大中文系交流一年)博士就读于澳门大学中文系
 
大二到香港大学中文系交流时,艾一芳明显觉得“外面”的学校跟北大不一样,刚开始会“水土不服”。第一感觉是有点“冷”,学院里的同学各自忙自己的事,没有集体感。
 
港大的本科生宿舍是两人间,很多香港本地的学生或不住校,或周末回家,一个学期在宿舍呆不了几天,艾一芳很多时候是一个住,冷冷清清的。
 
在学术方面,香港大学跟北大的教学方式不一样,北大的讲一门课,序论就会讲很久,包括学科的历史、来源,知识结构很完整,让学生知道来龙去脉。
 
而港大通常采用一种更有“效率”的模式,一开课就讲具体的知识点、最新发展,每一个知识点可能很扎实,但知识体系不够连贯。
 
在常青藤要接受“心理落差”
 
黄侃: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
 
在国内读书时,黄侃的学习成绩可以说是“所向披靡”,初到哥大,她还是被哥大的学习强度和节奏“震住了”。
 
首先是教授的讲解非常快,一堂课跨章节是很平常的事,在国内的英语强化学习明显不够用,稍一走神就完全跟不上了。课堂上要完成20分钟的随堂测验,对学生的即时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很高。
 
除了课业压力,黄侃表示要想适应这所名校,还要有乐观积极的心态。“来之前就要有心理准备,以前你可以很拔尖,但是在这里,比你优秀的人太多太多了。”
 
在哥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很重要,同学之间的竞争不意味着冷酷,保持好心态,彼此一定可以成为互相珍惜的朋友。
 
与此同时,常青藤学校的学生大多家境富裕,中国学生也需要承受一定的心理落差。
 
黄侃认为,再优秀的学生到陌生的环境读书,感觉到压力、彷徨,这都是正常的。但是千万不要被一时的情绪而打败,毕竟在常青藤学习的时光是珍贵而美好的,要学会享受这种教育资源。
 
斯坦福课程少主要依靠自学
 
朗朗:美国斯坦福大学金融数学专业
 
朗朗认为,在国内读书时,他更多的是独自一个人解决课题,并且课题都是在框架内预定好的。
 
而在斯坦福,几乎所有的课题都需要团队协作研究完成,并且课题都是开放性的。
 
与国内相比,斯坦福开设的课程相对较少,主要依靠自学,大量的空余时间需要自己掌握和调配,这也是对于学生来说最难的地方。“自由当然是好事,但如果无法合理运用这种自由,就会跟不上学校的节奏。”在适应斯坦福的过程中,朗朗认为最重要的是合理分配时间,既要保证专业学习的强度,又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同时经营和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
 
北国网、辽沈晚报记者 兰晓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