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保守估计,海外中国留学生中的“孤独症”者已达三成。一般小留学生往往都是在国内受家长溺爱的孩子,他们在家长的过分照顾底下,缺乏锻炼独立性的机会,因而到国外留学就无法适应甚至封闭自我。下面就是美国留学生“孤独症”的根源及预防。
美国留学生“孤独症”的根源
一方面是源于学生被家长过分保护,社交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一旦独自留学,容易出现不适应,不会拓展社交圈。
另一方面是,部分家长“一厢情愿”送孩子出国,孩子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变得不愿意跟身边人交流,成为“宅人”。另外,部分学生自信不足,怕受挫折,怕遭拒绝,在与别人的交流中,架起了隔离网,主动将自己变成“宅人”,希望藉此减少自己碰壁的机会。
如何预防美国留学生“孤独症”
防范“孤独症”,其实就是帮助学生尽快建立当地的社交圈,融入当地学习、生活的问题。学生要学会端正自己的心态,明白到国外留学并不能永远顺利,要做好不怕碰壁的心理准备,放开怀抱去尝试国外的新事物。同时,努力学习国外的社交礼仪,及了解国外风俗习惯,尽快融入当地社会。
家长则应该提前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跟孩子进行留学预演,帮助孩子克服留学前期的交流困惑,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并鼓励孩子在安全的前提下,多参加学校、当地社区组织的活动,积极感受外国文化或生活模式,多认识朋友。家长通过参加陪伴留学家长学校的讲座,可以了解到孩子在国外遇到的社交等问题,更好地运用自己的经验及吸收新知识,帮助孩子处理社交问题。学生则可以通过离境必修课,结识即将前往当地的新朋友,结伴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