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留学生活 香港人怎么处理垃圾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03日 来源:毕达留学
毕达留学是一家以“录名校,做口碑”为理念的留学咨询机构,公司整体服务实力位居全国前三;据第三方统计,从2011年到2016年,以照片及视频为毕达留学公开代言的客户数量,连续六年居于首位。查看更多

港人每日製造9,100公吨废物,足以填满3个标准游泳池,每日人均制造1.28公斤固体废物,较不少已发展国家或地区高。环保团体「地球之友」估计,港府去年共花逾12亿港元处理废物,可见垃圾的「价值」惊人。香港政府现时主要以堆填方法处理垃圾,按照目前情况推算,本港3个堆填区最快将于2018年「爆满」。

不过,焚化处理亦非长治久安之策,其所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令人担忧。因此,香港政府早前建议推出「都市固体废物收费」(下称垃圾徵费),希望按「用者自付」的塬则,鼓励社会从源头减废,并参考邻近地区的做法,提出4大徵费方案供社会讨论。

新闻背景:港府拟推废物收费 扭转市民陋习

环境局局长邱腾华今年初正式推出垃圾徵费的谘询文件,当中提出4大方案,包括「按量收费」、「按近似量收费」、「定额收费」以及「局部收费」。政府建议开徵废物收费,以经济诱因促使巿民改变生活习惯,减少废物产生,并通过寓禁于徵的方式实行源头减废,鼓励市民与生产商减少製造废物。

参考日韩台经验 助拓回收业

该计划参考日本、台湾及韩国等地的经验,强制推行垃圾分类及回收,并资助回收再造业发展,将垃圾转为可循环再用的资源,既可纾缓堆填区爆满的压力,也可为本港经济开拓新产业。

目前,香港每天运往堆填区的都市固体废物超过9,000公吨,每日人均弃置1.28公斤固体废物,较不少已发展的国家及地区都要高;但堆填区将难以应付不断增加的废物数量,因此,从源头减废便成为当前急务。韩国、台湾等地过去都同样面对垃圾处理的问题,但通过垃圾徵费等方式,成功令垃圾製造量大幅下降。其中台北市家居垃圾弃置量,由2000年开始实行至今,减幅高达65%,可见寓禁于徵对减少垃圾发挥一定作用。

新闻背景:2018年─港堆填区「逼爆」

香港目前主要以堆填区处理废物,它们分别位于屯门稔湾、将军澳大赤沙和打鼓岭。这3个堆填区共佔地271公顷,每年运作费用逾4亿港元,而每日处理的垃圾量由2,794公吨至8,202公吨不等。按此数字推算,预料最迟到2018年,所有堆填区都会饱和。

所有焚化炉已「执笠」

香港早期有4个焚化炉,分别是坚尼地城焚化炉、荔枝角焚化炉、梅窝焚化炉和葵涌焚化炉,并由环保署管理。然而,政府已于上世纪90年代初分阶段关闭及清拆焚化炉,并于2008年完成清拆。

燃烧产生致癌气体 民众强烈反对

顾名思义,焚化炉是透过高温将垃圾燃烧殆尽,它可将固体废物的体积减少9成,纾缓堆填区的压力。然而,焚化炉最大的问题是会于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如二噁荚等致癌的有害气体,影响海水和空气素质,因此每当政府提出兴建焚化炉,都会引起附近居民的强烈反对。

港府早前建议重新兴建焚化炉,并拟选址大屿山以南的石鼓洲,未来会就建议申请立法会拨款。

分享到:
  • 微信平台
  • 资料下载
  • 视频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