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就留学,家长你累不累?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28日 来源:毕达留学
毕达留学是一家以“录名校,做口碑”为理念的留学咨询机构,公司整体服务实力位居全国前三;据第三方统计,从2011年到2016年,以照片及视频为毕达留学公开代言的客户数量,连续六年居于首位。查看更多

近些年,出国留学的低龄风越刮越猛烈,出国读博士、硕士早已不值一提,本科生留学也不是新鲜事,高中生、初中生去国外接受教育也算不上新闻。近日在广州举办的国际教育展上,14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所院校代表云集的展厅内,在本科生、初高中生乃至小学生组成的咨询大军中,一个三岁男孩的身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据悉,这名男孩的母亲想送儿子去新加坡读幼儿园,她自己则去陪读。

随着这则消息被多次转载,低龄留学的利与弊之争再次被引发。而大多数低龄留学者则只能像那名三岁的男孩一样,无法参与其中,只能被动地等待着大人们权衡之后的决定,接受未知的求学和人生路。留学陪读犹如一把双刃剑,有利的一面,也有弊的一面,关键看父母如何处理……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留学陪读的利与弊。

一、留学陪读有利于孩子成长

母子陪读签证,是一些国家开放了低龄学生签证,允许未成年孩子来本国学习,但考虑到未成年孩子的生活起居和安全问题,也为了他们能更好地学习,而向孩子父母开放的签证种类。以前,仅有新加坡开放母子陪读签证。后来,随着中国低龄学生数量的增加,澳大利亚、新西兰和马来西亚也都允许母子陪读,以至于有很多父母利用商务和旅游签证到美国、加拿大和英国来陪伴孩子,使得母子陪读成为最近几年留学问题的一个热点。而留学陪读到底好不好,一直是很多人关注的话题。

母子陪读,总体来说是对小孩有利的。由于孩子年龄偏小,自控能力比较差,在青春期阶段,非常需要父母的照顾。有些国家,例如新西兰,允许非常低龄、甚至是十岁以下的学生来新留学,这必须要有父母的陪同,否则无法想象。而那些刚上初中的孩子,很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而且可能因为异族文化差异,情绪变化比较大,如果没有父母的及时指导,会影响到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很多父母在陪读的过程中,不仅照顾孩子的起居,还和他们一起学习,辅导他们的功课,积极和他们进行思想交流,从而使孩子在海外的学习和生活顺利而愉快。

二、 留学陪读有利于和学校及时沟通

如果孩子远在国外,而父母在国内,因为空间遥远,无法真实、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往往令父母担心。如果留学陪读,家长就可以经常到孩子学校里跟老师进行交流,能及时了解、指导孩子的学习。在新加坡、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允许陪读的国家,经常会看到父母在学校办公室和老师进行沟通的场景。和教师沟通,有利于父母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在校表现,更好地教育孩子;同时,也可以加强老师对孩子的责任心,有利于学生在学校公平地接受教育。

三、留学陪读孩子觉得父母是累赘

不过,留学陪读也出现了很多弊端。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大量的陪读父母由于语言不通,没法很好地与外界沟通,实际上,他们只能把自己限制在家中。而同时,孩子的语言能力却提高很快,他们之间的隔阂逐渐扩大。孩子接触的很多问题,父母不知道如何回应,而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父母也无法解决。

四、留学陪读牺牲了家长的事业

陪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让孩子享受到深厚的亲情,但却牺牲了至少一名家长的事业。为了孩子,有些父母不惜放弃国内很好的工作,去国外陪伴孩子。这时,如果一切顺利还好,但如果孩子不领情或者家庭出现问题,就得不偿失了。

五、留学陪读容易影响孩子的世界观

在陪读群体中,也有一些并不富裕的家庭,他们坚持把孩子送到外国,然后家长就以陪读的名义过来,但实际上,就是为了给孩子挣学费来打工的。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这样的打工家长有很多。

在新加坡,有的陪读家长因为家境不好,不得不在餐馆或者超市一天打几份工,就像赶场一样,一天跑几个地方。而在加拿大,有些拿探亲签证、但行陪读之实的家长,每天的打工时间甚至超过了十二个小时。虽然这能够缓解留学费用的压力,但这种做法实际上很难起到照顾孩子和帮助孩子的作用。一天打工下来,父母往往很累,和孩子并没有很多的沟通,对孩子的学习监督也形同虚设。而这类靠打工挣学费的、陪读父母的工作的场所,往往是嘈杂的流通类场所,接触的社会阴暗面多一些,所以,他们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也会不自觉地带出一些非常现实的想法,这很容易影响孩子的世界观。有些上进的孩子看到父母很辛苦,会奋发努力,搞好学习;而不少孩子看到父母天天打工挣钱,每天谈论钱多如何如何好,说自己的学费多么多么贵,反而会产生厌学的念头。而父母工作压力很大,当看到孩子的学习成绩稍有不好,就大发雷霆,久而久之,孩子就造成了逆反心理,反而使孩子的心理压力增大,缺乏上进心,达不到出国留学的目的。

最后,毕达教育留学专家提醒您:留学陪读前,一定要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尽管有的家长在国内有不错的工作、学历很高,但一旦到了国外,就只能当餐厅服务员、收银员等,甚至只能成为一个专职的家庭妇女。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得了的;如果家庭经济状况不好,陪读母亲还将承受更大的压力。

分享到:
  • 微信平台
  • 资料下载
  • 视频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