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达留学
2011美国HR UIUC Cornell申请经验

  以下是申请2011年美国人力资源专业的申请经验总结,申请人背景不错,有三年工作经验,本科经历不错,推荐信非常好,所以最后的申请结果也是非常不错的,申请到uiuc以及康奈尔的hr录取。希望申请人的申请经验总结可以帮助大家的申请。

  随着3月11日UIUC Admission的到来,我的研究生申请尘埃落定。应该说此次的申请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在申请的6所学校中,只有MSU给了我一封拒信。OSU把我放在waiting list上,而其他四所学校都录取了我。其中最让我震撼的AD来自于Cornell,以我的资质能够获得录取实在是荣幸之至。

  回首这一路的汗水和泪水,和过去每一届辛苦申请并最终得到录取的申请者一样,我百感交集,无以言表。只能通过分享我的背景和申请中的心得,来向曾经帮助过我的人表示感谢,也希望能为后来者提供零星启发。

  背景:本科非211/985师范类院校,纯文科,二专为HR

  GPA:3.4/4.0

  W/E: 3年(一年实习,两年全职)

  T/G: 标配 (T100+, GRE 1300-, GMAT700-)

  推荐信:3封(本科,二专,工作大boss),无牛推

  其他:无论文。本科成绩尚可,属于班中TOP3%;奖学金若干;三好学生,优秀党团员/干部若干;美国交流半年,配有实习

  manager小推荐一页;优秀辩手等杂七杂八奖项若干;某集团赞助商业策划书小奖一个;大学所任社团班级职务若干

  申请:Cornell, UIUC, OSU, UMN, Rutgers, MSU

  AD: Cornell, UIUC, UMN, Rutgers

  Waiting List: OSU

  Rej:MSU

  我把我的背景巨细靡遗的写出来,就是为了让大家看看我的背景是多么的励志。只要你努力,向着自己的目标坚定不移的前进,什么都是有可能的。作为一个本科非 211/985且跨专业申请的学生,坦率的来说,我从没有奢望自己能得到Cornell的垂青,能申请到明大,我就飞上天了。一月份我收到了MSU的拒信,失意之下更是百无聊赖,完全把康大划到不可能录取我的学校范围内,连明大都不敢期待。

  但是,很幸运,我被两个学校都录取了。这就证明像我这样背景的申请者,也还是有希望的。下面就来谈谈申请过程中的心得:

1. G/T

  G/T 到底重要吗?当然重要。虽然有些同学说G/T就是浮云,工作经验才是王道。但我自己觉得高G/T还是有助申请的,只能说G/T成绩不是唯一,但不能说不重要。比如像Cornell这种对T单项分数都有明确划分的学校,如果吃亏在G/T上,难免胸闷,标配还是要保证的。

  2. 推荐信

  我自己的三封推荐信是本科教授一封,第二专业副教授一封,以及公司managing director一封。各大学对推荐信还是非常重视的,在网申完成后,都会用系统发送网上确认函给推荐人,推荐人要再次填写对被推荐人的一些看法,还要上传推荐信电子版。这个环节比较繁琐,所以大家一定要在整个申请期间和推荐人保持密切的联系。我的教授和上司在每收到一封确认函后都会知会我,所以如果三人中有任意一人没有收到,那就要请求系统重发。在这次六所学校所发的确认函中,根据反馈,OSU的确认函设计较细致,人性化,受到三个推荐人一致称赞。 Rutgers相对较简单。

  至于选谁做推荐人,我的原则是一定要选和自己熟悉的老师和上级,在此基础上,再选择头衔相对较高的推荐人。推荐人只有了解被推荐者,才能写出真情实意,言辞恳切的推荐信。我的本科推荐信是大学期间教授我文艺理论和专业外语这两门课的教授所写,这位老师自己在美国有过交流学者经验,大学期间就很支持我的深造想法。另外,这位教授所教的课我都拿了全优,所以最后他自己主动提出做我的推荐人,写出的推荐信是比较好的。另外我觉得在这次申请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我老板的推荐信,因为公司比较小,所以我和MD也经常工作在一起,这位MD是瑞典人,秉承了北欧公司务实的态度,写出的推荐信非常诚恳,对我的优势和弱势都有剖析。像Cornell和明大这种比较重视工作经验的学校,应该就会比较看重此类推荐信。

  3. Personal Statement

  虽然我使用了中介,但所有的申请材料和ESSAY都是我亲自动笔的。我的PS是花了两个晚上一气呵成的,没有太多的纠结。我的建议是大家在写PS之前可以参考一些网上的sample, 主要学习范文的结构,逻辑和写作风格。评审委员会还是希望看到结构严谨,逻辑性强的PS,对于像我一样的跨专业申请的同学,一定要合理的写出自己跨专业的 motivation.

  我的PS是先以一个小故事开头,阐明我对申请专业发生兴趣的缘由,再转向描写大学期间所参加的社会活动如何深化了我对所申专业的兴趣,致使我选修了第二专业。然后是写毕业之际,我衡量本专业和第二专业后,决定选择第二专业作为未来的工作以及自己在工作中累积的对于行业的理解。最后写我如果被录取,该硕士学位将会如何帮助我实现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以及我将给学校带来哪些diversity. 写完后,我对自己的PS还是比较满意的。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我把自己摆在和美国申请者平等的位置上,着重强调自己对专业的兴趣,理解和质疑,而弱化国籍和文化的因素。

我知道网上有些sample会偏重描写由于地域隔阂而形成的独特文化现象,读上去很有异国风情。但我不推荐过分强调此类元素,第一是因为你不知道评审委员会的口味如何,如果评审委员会不欣赏或觉得太离奇,那你很有可能在这一关就折戟沉沙。第二是因为要准确描述此类文化现象需要有极扎实的写作功底,如果用词不当或解释不清,就适得其反了。既然你申请美国高校研究生,不如就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的美国本科生,写一些大家都能接受并理解的东西。

  4. 工作经验/实习/课外活动

  就像之前论坛上各位前辈所强调的那样,非常重要。但工作经验和实习是否一定要是 500强才行,我觉得未必。比如我自己工作的公司就是start-up,公司规模一直很小,经过几年的打拼,现在在行业里也有小小名气。我当时选择这家公司,也不是冲着名声或待遇,而是看重公司给我的工作职责相比其他公司要大很多。因为是start-up,当然有很多需要亲力亲为的事,客户资源需要自己去 BD和建立,对行业的理解也是在无数的碰壁和摸索中积累出来的。两年来我一直在业务第一线,这些点点滴滴的经验最终产生了质变,反映到PS中就是我对 entrepreurship和leadership的理解。这种理解确实是没有工作过的同学难以体会的。

  因为工作绩效还可以,我在全职工作一年后就升职了。很感谢我的上级,在我升职后,给了我更大的发展空间,让我参与到很多strategic brainstorming中。等到我申请的时候,我其实已经累积了一些写client proposal的经验了,这反过来也帮助了我准备PS和Essay。

  5. 中介问题

  我自己是用中介的。我不能说我的中介如何好,也不能说他们一点用都没有,中肯的来说,我觉得他们达到了之前我对中介作用的期望。因为平时工作太忙,时间,精力都让DIY变得很难,所以我选了中介。中介在准备材料和网申这方面还是起到了作用的,我基本没操心。PS和Essay我都自己准备,当然我也看了他们帮我准备的PS,基本是不能看的,所以还是选我的版本。

  以上申请美国hr专业的申请经验总结希望能为大家提供有用的信息,希望大家的申请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