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达留学
伯克利社会学校园观感及申请深度剖析
以下是申请人收到申请美国社会学录取后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园参观后的观后感,以及更加深入了解加州伯克利社会学项目,附有非常详细的项目信息、优势劣势分析以及申请建议,希望帮助其他申请美国社会学的同学们。

 

  决定去Berkeley Campus Visit其实是一个有点仓促的决定。之前虽说还是在Berkeley与Stanford中犹豫(而且可能更加倾向与Stanford),然而不记得是被什么所感发,还是比较临时的决定参加Berkeley的Campus Visit,或许也是为了免于未知所以的决定使将来有所遗憾吧。不过不得不说,这次的Campus Visit更大的增加了我决策的艰难性@@……

  10号到San Francisco的时候,正如去年的这时一般密云不雨,后来的日子便几乎都是断续却绵延的雨了,看来即便是在了3月,加州的雨季依然没有过去……

  下面言归正传,Berkeley Sociology的Visiting Weekend从11号一直到14号,似乎是所有米国Sociology学校里Visiting Weekend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据说次之的是为其3天的U of Michigan)。11号的主要安排是围观Berkeley Journal of Sociology Conference(由该校graduate student主办),一些Faculty开放与prospective student交流的OpenOffice Hour;12号周六,主要活动是Neil Fligstein& Heather Haveman夫妇的Brunch,Hike in Claremont Hills,与Mike Hout的Wine and Cheese Reception;13号周日,处于非常放羊的状态,有一个San Francisco的City Tour,以及晚上的Diversity Dinner;14号则可以围观Departmental Colloquium with James Mahoney,同时一整天则是余下大部分Faculty的Office Hour时间。

  4天的Visit下来,个人认为Berkeley Sociology的优点主要有以下一些:

  1. 独立创新的研究风格与跨学科合作的氛围感觉Berkeley很强调graduate student的independent and creative,这边学生虽然有给profess做RA之类,但大部分都是有着自己独立的研究兴趣与研究课题。这些学生独立的研究课题,既可以与系里内部与其他院系的professor交流或者coauthor,也可以在教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这里的学生很多还是倾向于这样的方式)。
 Berkeley的 style是以学生为主导的,教授主要起到的是引导与支持的有些辅助性的作用,学生做的东西甚少是教授的project,这可能与一些学生是与一位 advisor合作,并且自己的研究在很大一部分是基于教授的已有研究之上的学校是相反的。感觉正是Berkeley的这种Style,更加使之可能培养真正有学术见地的优秀学者(据Berkeley人说Harvard也是这种风格,由于这次申请Harvard诡异的悲剧了,因此究竟如何在下也不得而知),但同时也有比较大的风险性,不够独立的学生可能在其中会get lost(皑皑,这也是我比较担心的一点,自觉似乎自己可能没有那么多的sense),这也可能就是Berkeley的毕业生variation很大的原因吧。

  之于跨学科,学生最终毕业的论文,committee里面就需要有一名非sociology的老师指导,才能获得通过。同时也有很多学生在其他院系,如 economics,political science选课。而跨学科交流与合作的风格,是Berkeley很引以为荣的一种校园文化,这也是我很喜欢的一点,比如Berkeley Economics里就有我很喜欢的一些教授,尤其是做Behavioral Economics的一些人。而一个学校是否有足够的跨学科交流合作的风气与能力,也是我在选择学校上非常看重的一点(Berkeley和 Stanford在Social Science上的总体实力倒是相差不大,不过主要是基于这个原因的考虑,Sociology专业排名很高,但其他Social Science实力并不很强的UNC就基本不在我的决策范围之内了……),我个人认为,在社会学科内部,甚至于更多自然学科的交流合作,是未来学术发展的一个很可能的趋势。

  2. 不同研究方向的可能性相对于其他学校,Berkeley Sociology是一个很大的系(当然可能没Wisconsin-Madison那么大@@),基本在Sociology的每个研究方向都有几位学者,能够比较好的满足不同研究兴趣的学生的要求。虽然Faculty的大部分还是Qualitative为主,但是在做Qualitative与 Quantitative的人之间没有隔阂(Berkeley的一些老师说在某些别的学校Qualitative与Quantitative的隔阂还是蛮大的),整体的氛围比较和谐~
在我比较感兴趣的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Mobility,Economic Sociology and Organization, Experimental Sociology方面,目前Berkeley也都有比较不错的教授,比如Mike Hout,Neil Fligstein& Heather Haveman,Robb Willer。这些老师也都非常之nice,并乐于和学生合作。同时,Berkeley有Sociology与Demography的Joint PhD Program,可以在第一年或第二年末的时候申请,这也为将来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虽然我实在也深切怀疑以我的个人学力恐怕不能够兼涉Social Stratification, Economic Sociology, Experimental Sociology, Demography这么多的subfields@@……)。

  对于我比较感兴趣的教授而言,Mike Hout表示在本decade之内不打算retire,Neil Fligstein没有问,不过Heather Haveman肯定不会retire就是@@,这三位在Berkeley的稳定性也很大。不过在talk之后其实觉得更match的可能是毕业于 Cornell的Robb Willer,虽然伊表示在三年内不会离开Berkeley,但伊坦言在tenure之后,如果有Harvard,Princeton or Stanford的offer,可能还是会考虑离开的可能性,因此还是有一些uncertainty存在。

  3. 高度的学术声望Reputation可能是Berkeley Sociology感知度最高的一点。长期排名于Sociology的Top1,Berkeley积累了很高的学术声望。感觉在Berkeley,众多的 faculty与graduate student都很为本系的杰出声望感到自豪,并且认为这是Berkeley学生在Job Market上之于其他学校的毕业生一个很大的plus(伊们认为,米国Sociology最好的学校是 Berkeley,Harvard,Princeton,这和一般排名榜上面的有所差异,蛮有意思~)。当然这种reputation的巨大影响力可能更大程度上是之于在美国本土的,如果是在国内找工作的话,据说还是学校本身的影响力更被看重一些……
 4. 比较宜居的生活环境几天过下来感觉Berkeley是一个非常宜居的地方,由于校园就在Berkeley的downtown附近,可以满足学生衣食住行各种各样的生活需求。同时Berkeley之内与到San Francisco之间有着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比较适宜无车党在research之余的生活~以及在Berkeley有着各种风格口味的美食,喜欢饕餮的在下表示灰常满足@@……

  然而感觉对于Berkeley还是有着以下的concern:

  1. 对于国际学生的Funding问题不得不说Berkeley真的挺穷的,而且比我想象的还要穷……以及去了才发现Berkeley的funding package里面有些陷阱@@……Berkeley的official offer写的是2 years fellowship + 2 years TA/RA + 1 year dissertation fellowship,19,600 per year + 3,500 per,summer,前两年的fellowship的确什么都不用管,但是第三四年的TA/RA是不包括non-residence fee的,也就是说,这大概15,000左右的钱需要你自己找funding resource@@……问系里面的人是说,大部分的international student可以申请系里的fellowship来cover这个non-residence fee,但是系里并不guarantee可以一定cover掉(伊们的意思是说,只要你表现的好就可以cover,虽了的话,嘿嘿@@……),因此还是有一些风险性的。

  以及Berkeley很多research funding是不对international student开放的(不过这似乎不仅仅是Berkeley的问题),也就是说,International student为了找寻支持independent research的funding,似乎也还是一个需要花费一些时间的事情。

  遥想和Robb谈的时候,伊说当年也被Stanford录取了,然而那时Stanford是1 year fellowship+4 years TA/RA(和现在一样),Cornell则是4 years fellowship,伊觉得Cornell能够更好的满足自己independent research的需求,于是毅然拒了Stanford去了Cornell……因此不得不说Funding还是一个很需要seriously考虑的问题啊 @@……
2. Job Market的巨大VariationBerkeley Sociology每个Cohort的PhD student在15~20左右,相对于其他学校,尤其是private school(比如Stanford每个Cohort大约是8~9人),这是一个相当之大的数量。看往年Job Market的情况,Berkeley的graduate student的variation相当大。每年可能有2、3个学生的placement出类拔萃,去到如U of Chicago,Harvard这样的大牛校,但剩下的PhD学生则基本就是泯然众人了……虽然Berkeley高居Sociology专业排名Top 1,但学生的placement似乎却很难与之匹配,这还是一个挺悲剧的事实。Berkeley的众人认为,米国的sociology PhD program,placement最好的是Harvard与Princeton,次之是Berkeley,再次才是U of Wisconsin-Madison,U of Michigan,Stanford,U of Pennsylvania,UCLA之类的学校。因此在下表示对于未来,还是多少有着一些担心……

  不知道这个感觉是不是正确,觉得在Job Market上,International Student在Berkeley既往的历史上,似乎很少能够找到非常prestigious的职位。就举中国学生的例子而言,10年之内的中国学生目前的去向分别是P大(在下的advisor),北师大,韩国某学校,没有像U of Wisconsin-Madison和Stanford,分别能够有Yu Xie与Xueguang Zhou这样的优秀学者。虽然说placement的好坏可能更关键的是学生自己的问题,但是还是不知道中国学生在Berkeley的历史数据能不能够说明一些问题……

  其实就这个问题,在下还和Mike Hout老爷子交流了一下。伊认为中国学生的悲催境遇主要有以下:首先,Berkeley的中国学生很多都是上一个甚至上上个十年的事情,伊们的英文水平不怎么样,来Berkeley的前两年都是在学英文,因此留下来也就比较困难(啊,我悲催的英文啊)@@……其次,来Berkeley的很多学生基本上走的都是研究中国的套路,伊们的connection主要是Tom Gold,而且基本上都怀抱着回到中国搞建设的态度~因此没什么人留在米国搞research。Anyway,这些也都只是一家之见,列为看看也就罢了。
3. PhD学生的毕业时间官方说法是,Berkeley Sociology PhD Student的平均毕业时间是8年@@,非官方说法可能是10年神马的……虽说其实这可能并不是一个很大的disadvantage(Berkeley Sociology认为,他们给予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research,并不是像一些其他的学校,在5年或者6年就force graduate student进入Job Market,也就是说可能彼时伊们还没有well-prepared),但是对于8年的PhD,在下还是略感有些压力的@@……不过这倒不是在决策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了~

  最后,对于想要申请Berkeley Sociology的同学,在下还有一些tips,当然不一定都对,也可能有着个人yy和8g的成分:

  1. Try to do great work今年Berkeley的Admission Committee的组成成员(包括但并不仅限于)是Heather Haveman,Marion Fourcade,Tom Gold,Fourcade在和在下聊天的时候说,今年Berkeley录取的人都有很不错的Writing Sample。因此虽然不知道其他学校怎么样,至少Berkeley还是很看重学生的work的。之于我认为什么样的Writing Sample可以算作是不错的work,上一篇总结里面有比较详细的讨论,这里也就不再涉及了。以及我深切的怀疑我的被录取与Tom Gold应该还是有蛮大的关系,伊是在下advisor的advisor,本来无法料想伊会在committee里面(毕竟似乎传说在很多学校,不少 committee都是年轻AP组成的,Berkeley这三位则都是有tenure的了),这可能也是机缘巧合吧@@……

2. Try to find powerful connection个人感觉,Berkeley还是很看connection的,不少faculty和graduate student都提到了这一点。随便与几个admitted student聊天,伊们的reference很多都是Big Name,当然也不能就此下定论就是。Anyway,对于推荐人和推荐信,之前的总结里也有写了个人的看法,这里也就不再赘述了。

  在下之后还要Visit一下Stanford和UCLA,并考虑是否要去Penn,不过Penn远在东海岸且从的可能性不是很大,然而伊们家报销500刀机票的说@@……其余的Offer已经decline掉了,但愿还有P大的同学在那些学校的Waiting List上。在下也会继续简要提供一些观后感和申请tips,希望对于后来申请Sociology的同学有所帮助吧~